第(2/3)页 范城正要开口让陈浪进来,应善却冷冷一笑,说道:“一群刁民聚众闹事,衙门竟然无动于衷?你们是要跟刁民沆瀣一气,对抗朝廷吗?” “传令下去,这些刁民如果只是老老实实待在衙门门口,不必理会。” “可如果他们要冲击县衙,全部给我拿下!” 荣师爷咽了咽口水,看向了范城。 范城点了点头,道:“就按使臣大人说的办吧。” 荣师爷拱手退下。 作为走马承受公事,县一级的事务其实是不必亲自督办的,但应善还是亲自来了,看似对付陈浪,实则另有所图。 陈浪最大的倚仗,其实还是萧郁。 虽然二人的关系从明面上来说,只能算得上是君子之交,但萧郁重返内阁后,提出来的很多观点,推行的很多政令,都是在变相的维护商贾的权力。 这跟之前内阁士林党们想象的完全不一样。 然而萧郁的名望太高,并不能像对付普通商党那样对付他。内阁的士林党经过商议后,发现了陈浪这枚棋子。 陈浪虽然品学出众,但他做过买卖这件事儿,却是不容置疑的事实,萧郁在重返内阁之前,曾经跟陈浪有过好几天的“谈经论道”。 或许就是在这几天时间内,萧郁这位名满天下的大学士,被陈浪这个商贩出生的读书人洗了脑。 如此一来,问题就很好解决了。 把陈浪的国籍,从大燕改成北辽! 大燕跟大辽的国仇太深,萧郁作为大学士,不提拔点拨大燕的学子,却跟辽狗坐而论道,这是数典忘祖的行为! 大燕的内阁,决不允许被这种人掌控权力。 到时候萧郁能做的,就只剩下黯然致仕。 甚至是以死明志。 搬到萧郁、肃清内阁,这可是泼天大的功劳,应善绝不可能把这种机会让给别人。 不过眼下的证据虽然已经罗织得差不多,但还少了点火候。 毕竟要把陈浪彻底变成辽人,光靠养父母的证词还不够,还需要一些在乡野农村中拥有较高声望的老人,站出来指证。 “陈福生,本官问你最后一遍,陈浪究竟是不是辽人的后代?” 第(2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