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266章 一生要强的朱元璋-《祸害大明》
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    
    第(2/3)页
    朱樉真的信了他的鬼话,直接毫不客气地戳穿谎言。
    “洪武三年,下旨迁徙苏州、松江、杭州、嘉兴、湖广四千余户富豪到临濠开垦荒地。”
    “不到半年,又下旨迁徙十四万户江南百姓到凤阳府,充实大明中都。”
    “至正二十六年,张士诚灭亡的时候,苏州一地有一百九十余万人口。”
    “洪武十五年,经过数次迁徙,苏州的人口只剩下八十余万。”
    朱樉如数家珍,将朱元璋干的缺德事和盘托出。
    “老头子,你可别告诉我,这迁移走的近百万人口都是江南富户啊。”
    朱元璋的脸上挂不住了,脸色涨得通红。
    如果不是念在这小子,今天救了他一命的份上。
    朱元璋真想下令,将这不孝子拖出去砍了。
    “元末淮河泛滥,淮西人口十不存一。”
    “土地荒芜,人烟稀少。如果不花大力气治理,江淮之地必然一蹶不振。”
    “长痛不如短痛,咱是为了大明的长远之计。”
    要不是大家都知根知底,朱樉都要被这大义凛然的话,感动到落泪了。
    迁移人口的想法没有错,可是朱元璋的做法很野蛮,已经超出了人不人道的问题。
    “你对士绅、地主怎么样,我都没意见。”
    “可是普通百姓的田宅被你没收了,拖家带口、背井离乡不说。”
    “在淮西一地,逢年过节,回乡祭祖都要面对层层关卡。”
    “一路受到官吏盘问,还要靠着扮作乞丐才能回到家乡祭祀祖宗。”
    “换位思考一样,如果换作老头子你是江南百姓。”
    “你会用什么样的眼光,看待坐在紫禁城的朱皇帝呢?”
    “当然是操刀子干他娘的……”
    朱元璋听的入神,一不小心将心里话说了出来。
    反应过来之时,勃然大怒道:“你这不孝儿子,今天是存心让老子难堪?”
    朱樉没有半点畏惧,认真说道:“虽然大明没有明令条款,将人划分成三六九等。”
    “可是老头子,你的态度何尝不是把各地的百姓分为亲疏远近。”
    “淮西的百姓永久免除赋税,江南的百姓苛以重赋。”
    “别说江南的士人怀念张士诚,江南一地的百姓又如何能忘记,他们的吴王呢?”
    张士诚起兵时,在高邮自封诚王。
    龙凤十年,在朱元璋接受韩宋册封的吴王。
    同年八月,张士诚在苏州改称吴王。
    世人称为东吴,与朱元璋的西吴遥相对应。
    第(2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