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(3/3)页 带着好奇,杨猛操作着飞船向着冰卫七而去, 因为冰巨星的卫星是按照质量大小进行标号的,并不是按照它们与行星距离进行编号, 因此,冰卫七与他此时的位置还有些距离, 那颗土豆状的天体,处于d行星卫星系统较外侧的位置,飞船飞到那里还需一些时间。 而在这期间,杨猛也没有闲着,除了向小光咨询,弦论的基础应用方法外, 他还时不时的揭一下鲁坦星人的“伤疤”讨论一下元素周期表后面的一些元素。 而经过他这么一询问,杨猛才发现,他一直忽略了一个极为重要的问题, 人类已经熟练掌握元素周期表,在鲁坦星人这里竟然并不完整, 这让杨猛觉得有些惊奇, 鲁坦星与太阳系同处一个宇宙空间,所有的物理规律都是一致的, 在这种情况下, 就算鲁坦星系中的重元素极为稀少, 可基础物理发展到一定程度便很容易便将元素周期表给推导出来, 只要能发现氢和氦的关系,便能将整个元素周期表给推导出来, 人类也正是发现这样的关系才将钚之后的元素,用人造的方法对撞出来。 可让杨猛感到奇怪的是,鲁坦星人存在了15亿年的时间,竟然没有将元素周期表给完善。 “他们看起来是掌握了一定的基础物理为何没有做到这一步?就算无法推导到第118号元素, 前五六十号元素也应该能组合出来,这其中出了什么问题?” “对了小伊,人类的元素周期表是如何诞生的?” “按照元素周期表创始人门捷列夫的自述,元素周期表是他做梦做到的?” “呃~做梦!” 原本还思索什么的杨猛,听到这样的回答却是愣了一下。 在他中学使用的教材中,可没有这样的表述, 元素周期表是无数化学家、物理学家研究出各种元素性质, 门捷列夫再对这些元素进行总结后,将63种已知的元素,组成了初始的元素周期表, 在之后的科学理论进步后,才逐渐完善成118种元素。 第(3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