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(1/3)页 随着两次脉冲式的减速, 接下来飞船的制动过程也终于平缓了一些, 见自己终于不用被压在罩子上, 小光缓慢的闪烁了一下,好像长出了一口气。 “让自己的飞船离开真的没有问题吗?”缓和下来的小光,见飞船远离,有些担忧道。 “当然,没有问题!” “你难道不担心没有你的操作,飞船出现什么问题无法返回吗?” 听到小光这样说,杨猛沉吟了一下, 要说完全不担心,那是不可能的, 面对复杂的宇宙环境,任何航天工程也不可能保证自己百分之百成功, 不过人类自从1970年开启宇宙深空探索后, 面对这种有去无回的状态,能依靠的也只有自动驾驶技术, 尤其是在深空探测器离开地球,穿过木星轨道后, 深空探测器与飞船出现巨大的信号延迟,已经无法实时的控制探测器, 也只能按照预先设定好的程序来让探测器在宇宙航行, 而那个计算机硬件还处于晶体管与集成电路过度的年代, 就是在那样的技术下,人类成功发射了先驱者系列,旅行者1号和2号, 在落后的机械语言程序控制下,这些探测器取得了巨大的成就, 为人类传输回了各个卫星探测数据的照片, 在2014年,发现太阳在环绕银河系运行的过程中,与星际物质摩擦的弓形激波层界面 在2022年9月,通过旅行者2号确定了这种弓形激波层并非平滑面,而是存在时空上的波形。 如此多的成就,只是依靠着十分落后的计算机软件硬件技术, 而如今人类的科技已经发展了近百年的时间,应用于飞船的自动驾驶技术已经十分成熟。 因此对于小光的疑问,杨猛也只是简单的解释了两句, 就算飞船出现了问题,通过一些应急手段,也有一定几率调整回来, 在人类的航天历史中, 曾有许多的探测器,在进行任务时,出现故障,但人类还是能通过各种手段,奇迹般的将其救回, 这里面便是依靠着许多应急备用的手段。 飞船的离开,并没有带走杨猛的注意力, 如今他所乘坐的轨道登陆舱速度依旧很快, 还需继续减速,才能进入棉花糖星的环绕轨道, 在减速的过程中,时间慢慢流逝, 26小时后, 刚刚睡醒的杨猛,便看到了舷窗中那颗巨大的粉色星球, 上面蓬松的云雾此时已经看的更加清晰, 因为棉花糖星的低速自转,加之的地热以及寒冷的宇宙环境, 这些像是棉花的云雾几乎是静止的,仿佛是刚刚裹好的棉花糖。 “你没注意到吗?我们正在远离这颗星球!”一旁的小光见杨猛醒来便立刻出声提醒到。 “远离就对了!” 杨猛回应了一句,而后用奇怪的眼神看向了小光, 虽然小光没有眼睛,但依旧感受到了杨猛的目光, 在与杨猛长时间相处的过程中,小光也能读懂杨猛的神情, 因此见到,猛用奇怪的目光看着它,小光闪烁了一下,询问道: “我刚才的话有什么问题吗?” “没什么!” 杨猛嘴上这么说,心里却感觉有些奇怪, 小光这次醒来后,他总感觉这个小光和之前的小光有了一些差别, 至于差别是什么, 那就是这个小光,相较于之前的小光,似乎变笨了一些,在一些基础理论上有些迷糊, 按照他之前与小光相处的过程,这种基础物理知识它应该清楚才对, “对了!它之前说在南河三这样的双星系统中,它的思维状态可能会受到一些影响, 难道影响就是这个方面……” 杨猛心中有些疑惑,但还是给小光简单的解释了一下, 想要通过直接减速的方式进入一个天体的环绕轨道,是一件费力不讨好,且充满不可控因素的危险做法。 除非遇到紧急情况才会采用直接减速的入轨方法。 一般情况下,飞船入轨都会采用,通过引力制动加飞船制动的组合方法。 这种方法首先要进入目标天体的引力摄动范围, 而后通过减速制动飞过目标天体, 在飞过目标天体的同时,飞行器也会受到目标天体的引力拖拽作用, 通过目标天体的引力拉扯作用,进行制动、转弯、二次制动、掉头、三次制动、再入轨等一些列动作,进入目标天体的引力环绕轨道。 这种入轨的方法,虽然会浪费一点时间, 可相较于直接入轨,要减省不少的燃料,若是在入轨中发生轨道错误,也能立刻进行复飞, 第(1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