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460章,患难见真情2-《秦疆》
第(2/3)页
李岩知道,李敢一旦打定了主意,自己是劝不住的,因此只得随他,他想了想,说道:“咱们不妨这样,哥哥你先起兵,等过几天之后,我再上书给大王,等我的上书到了西安,你差不多也已经解了围回來,这样在大王面前好说一些。如果大王派人前來问责,你已平安回到汉中,罪责也轻得多。毕竟汉中沒有出事。”
李敢摇头:“此事兄弟切不可迟延,我明日动身,动身之前会给大王写一封请罪书,你明日必须派信使前去西安,将此书送呈大王。”李岩道:“这却为何,”李敢一笑:“兄弟,你还是不了解大王啊。我们在前世追随大王身边,对大王的脾气太清楚了,做他的臣下,你可以办事不力,可以思虑不周,甚至可以因小失大,但唯一不可以做的,就是骗瞒他老人家。”
李岩若有所思,缓缓点头:“原來如此……这个我倒忘记了,秦王确是这样的人。”
他想起史书的记载,秦王不光对臣下不太信任,对自己的家人也是如此。想当年秦王的生母与嫪毐私通,秽乱后宫,甚至瞒着别人生下两个儿子,被秦王知道之后,深为愤恨,后來亲政之后,不禁诛灭了嫪毐全家,还将那两个儿子摔死,此后秦王一生不立皇后,应该也是对此事耿耿于怀的结果。
自己的生母欺瞒他,秦王尚且如此报复,更何况手下的臣子。
李岩想着,心头不禁一阵发寒。
李敢看出來了,笑道:“不要担心,大王便是这样的非常之人。我可以和你打赌,如果按我说的去做,大王不但不会生气,还会赦我无罪的。因为大王可是很重义的。”
李岩看着李敢,突然觉得自己这位义兄实在不像是一员鲁莽之将。
其实李岩并不清楚,李敢对此事想得如此透彻,也是因为他深为了解秦王之故。李敢做了好几年的贴身侍卫,无论朝堂上的事,还是宫里的事,他都知道得清楚,因此在这方面,远比李岩聪明得多。李岩虽然书读得多,可是终究沒有做过官,对于官场与帝王心思,并不太了解。
李岩这才笑了:“好吧,哥哥久随大王,两千年來不离左右,对于他的心思,你是最清楚的。我便按你说的做。”
李敢道:“好,我这便写信,不过兄弟,你得替我安排词句,尽量写得情深意切一些,让人一读此信,便泪如涌泉,嚎啕大哭,捶胸顿足,痛不欲生……”李岩连忙摆手:“行了,行了,要真的这样写,我只怕就要犯了弑君之罪,万万不可……”
兄弟二人相视大笑。
于是当天夜里,李岩便仿着李敢的口气,给秦王写了一封请罪书,大意便是义兄张献忠有难,被困重围,身为义弟,不可见死不救,但是大王也有秘令,不可出兵,实在为难。可是自古忠义难两全,因此末将决定舍身取义,将兵四千进川解围,而将汉中重任,交与李岩,相信他必定可以守住汉中一地。等到解围归來,自会來大王驾前请罪。
写完了,李岩将信收起,与李敢一起來到军营之中,李敢沒有带着大令,这次他是以私人身份,前來招集志愿者。
李敢将百长以上的军官们聚集一起,然后对他们言道:“今日有人來到我汉中求救兵,是我义兄张献忠的部将,据他所说,张献忠被四川女将秦良玉围困,形势危急,做为结拜兄弟,我不可袖手旁观,任听其生死。可是大王亦有君命,不可出兵,因此我不好违命,却又不得不顾全情义。因此我准备以私兵出击,这次我只带四千人马,进入四川,如果不能解围,我战死亦无所憾。诸君回到营中,替我传话,有愿去的人,可以随我前往,不愿去的,我绝不强求。而且我有言在先,此次出击,就算打胜了,也沒有赏赐,至于大王那里,无论战果如何,所有罪责都由我來领受。听清楚了吗,”
众人听李敢一番话之后,都深为感动,当时便纷纷叫道:“我等都愿随将军前往。”
第(2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