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六十七章 乌铜走银(3)-《大时代的梦》


    第(3/3)页

    提及师父,金永才眼里充满了欣赏和感恩,也感慨人生命运的无常。李加汝的一生充满了坎坷和传奇,聪明又帅气的李加汝早年是土司家的上门女婿,过着锦衣玉食的生活,并育有一个儿子。

    后来因为时局变迁,他辞别妻儿,上山落草为寇,当了土匪,又遇到三大战役战败的国民党残部,正好在土匪里选拔好的工匠,他因为身怀绝技,受到了优厚的待遇。

    1955年,云南的解放军开始剿匪,李加汝买了农民的衣服下了山,从石屏到玉溪,走了整整7天,投奔在师弟家,1956年下半年才回到自己的家乡,逐渐开始以银匠的手艺谋生。因为怕自己的经历会影响到妻儿的前程,他拒不和妻儿相认,并断绝了一切联系,从此孑然一身,孤单了一辈子。

    乌铜走银的传承历来信奉“口传心授、不留笔迹、传男不男女、世代单传”的规矩。如果不是后来命运安排了金李二人的相遇,乌铜走银绝技能不能被传承下来还真是一个谜。

    金永才说乌铜走银传到他手上,是偶然也是责任。他创立的“金李记”银器品牌,也是为了纪念他和李加汝师徒情深,相依为命的那段日子。

    这30年来,金永才一直执着地潜心研究乌铜走银工艺,果然没有辜负师父李加汝的期望,将乌铜走银技艺顺利地传承下来了,并且在他手中得到了发扬光大,创作出很多经典精品。因为他天资聪颖、悟性极高,在继承的同时还做了很多创新。

    金大师说“乌铜走银的所有工艺,除了乌铜的冶炼技术之外,其余的我都做了改动和创新”。

    提到“乌铜的冶炼”,金大师告诉我们这是制作乌铜走银的第一步,冶炼技术也是传承的秘诀。乌铜其实一种合金铜,在冶炼的时候,500度时,需要加入什么材料,700度时加入什么,1000度时加入什么,这些都是有着严格配方的。最后加入的材料,在30秒之内必须起锅,否则就会全部废掉。

    而最终判断乌铜冶炼是否成功,则需要遵循目光、火光、月光的“三光定色”原理,缺一不可。所以以前乌铜走银的传人都是晚上自己在院子里做,并不完全是为了保密,也是因为在冶炼时,需要辅助月光来定色。

    对于其它工艺的创新,金大师说他印象最深刻的是一次偶然的奇迹。

    众所周知,乌铜走银在经历了乌铜冶炼、锻制乌铜片、錾刻、走银、焊接组装、抛光打磨之后,还有最重要的一项就是“捂黑”。

    许多精美器物的制作都需要付出辛劳的汗水,但恐怕只有乌铜走银是直接与“汗水”紧密相关的了。乌铜走银需要用带着汗液的手不断反复把玩,才能最终形成乌亮美观的颜色。

    1994年,昆明有一位老人,找金永才定制一个乌铜走银的墨盒,送给考上大学的孙子。他问金永才该怎么保养。金大师如实回答说,多用汗液把玩,越把玩越乌黑光亮。

    结果,几天之后,那位老人很生气地拿着墨盒回来找金永才理论,他用汗液把玩后,原本乌黑的墨盒竟然变成了红色,他说金永才是大骗子,这个墨盒是假的,要求赔偿。

    金永才也很诧异,从艺这么多年从未遇到这种情况,他也赌气说:“我把这个墨盒拿回去,用一晚上的时间重新捂黑,明天再还给你,我可没有骗你”。那位老人将信将疑地把墨盒给他带了回去。

    回到家金永才很郁闷,心里很憋气,而且一晚上重新捂黑墨盒真的挺难的,便随手把墨盒往桌上一放,就坐着边生闷气边想办法。

    妻子喊他吃晚饭,那天正好吃饺子,在蘸醋的时候,家人不小心把醋洒到了墨盒上,也没人注意。吃完饭收拾桌子,他惊奇地发现红色的墨盒上有几个黑点,猜想可能是醋。

    于是他开始大胆试验,把墨盒泡在了醋里,果然,20分钟之后,墨盒渐渐变成了黑色,然后他再用带着汗液的手把玩了一晚上,墨盒比最初更加乌亮美观。

    金永才这才恍然大悟:90%的人汗液是酸性的,所以可以用来捂黑乌铜走银,而那位老先生的汗液是很少见的碱性,所以墨盒会变红。从此以后,乌铜走银的捂黑时间便被大大缩短了。百镀一下“大时代的梦爪书屋”最新章节第一时间免费阅读。

      


    第(3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