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169章 九千岁-《娘子,且慢》
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    
    第(1/3)页
    山月楼后厅,梁柱上的嵌金雕花精致繁复,在阳光中熠熠生辉。
    身穿锦衣的侍女鱼贯而入,手捧玉盘银碗行走在乐声笑声之中,场面一片轻松和谐。
    “今日所见,朕心甚慰,定州能有如今之繁荣景象,诸位爱卿功不可没。”
    首位,张景鸿面带微笑、语气和蔼,言出四下皆静。
    所有人都立马放下酒筷,抬头听他继续说道:
    “一个月前的灵矿石案朕听说了,黄川伏诛后刘州牧临危受命,短短时间便令定州重回正轨,当记首功。”
    “再有便是......”
    视线看向正襟危坐的李平阳,张景鸿笑问道:“李平阳,朕听说你此前是武官?”
    “回皇上,下官此前为定州司兵。”
    李平阳立马起身离席,低头拱手回答:“刘大人升任州牧,下官这才有幸得以顶缺同知之职。”
    “原来如此。”
    张景鸿微微颔首,声音变得有些意味深长:“从武官转为文官,吏部这般安排倒是有趣,想来你定是有些过人之处了。”
    大乾一共有三十六州,五品以下官员不计其数,这么多人的调动升迁当然不可能都得张景鸿点头,否则后者一天到晚不用干别的了。
    所以张景鸿不知道李平阳的履历很正常。
    但也有可能是装的。
    毕竟灵矿石案不仅牵扯到了魏明海,更是引出了三个来历不明的三品高手,他应该会多少了解过李家的情况。
    不过不管是真不知还是假不知,这都不重要。
    重要的是张景鸿如今表现出的态度。
    从其语气和表情来看,他明显不觉得这个违反常理的人事调动“有趣”,而是有些质疑的意思在里面。
    因此下一秒,厅中立马便变得鸦雀无声,李平阳更是瞬间吓出了一身冷汗。
    好在没过多久,紧绷的气氛便被一个沙哑的声音打破了。
    “皇上,老奴倒恰好知晓吏部是何考量。”
    张景鸿身后,垂手侍立的老太监缓缓抬起头来,声音平静。
    紫色绣金龙纹长袍,脊背微驼,脸上皮肤有些松垮,但又找不到一丝皱纹。
    毫无疑问,这便是被大乾万千自诩清流的读书人所唾弃的大太监,魏明海。
    第(1/3)页